close
。八達嶺長城
到北京來怎麼可以不爬長城呢!到了長城才是好漢啊!
北京有三條維護滿好的長城,八達嶺、居庸關,以及慕田峪
(其實還有一條長城,司馬台長城,在承德跟北京之間,離北京有點距離)
明代《長安客話》說,“路從此分,四通八達,故名八達嶺,是關山最高者”
八達嶺長城,就是這次行程的重點!
據考證八達嶺所處的位置,已陸續有證據指出戰國時就有城牆
到後來北魏拓跋氏更是把長城,經由山東延長到了海邊去
之後明太祖即位後,又再一次修築了八達嶺,可見八達嶺的歷史悠久
而位在八達嶺後面,還有個居庸關
居庸關所在位置的重要性,最早在呂氏春秋裡就有提到:天下九塞,居庸其一
而真正把居庸關列入長城防禦體制內似乎是在北魏的事
由地形圖可以看出居庸關位在八達嶺後面,與北京之間
所以在明朝時被稱為內關,出了八達嶺外面就快到內蒙
看地圖可以注意到,北京往西北方向的高速公路也是沿著這條古道
可見得這條路從古至今都是要道!
以遊客的角度來講,八達嶺算是保存很好的一段長城
換句話說就是很商業化的長城,上面滿滿的都是遊客
說誇張點就是,看到的除了是一條蜿蜒的長城,更是一條蜿蜒的人龍 XD
不過這段長城算滿好爬的,不是很難,初次來北京想體驗的可以試試看
在長城上面會有個碑給你拍照,會有專門的人幫你拍照
一下子就洗出來給你,還有證書咧,夠商業化了吧
沒錯,就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碑 = =
(不到長城非好漢這句話出自毛主席)
。天壇
明清兩朝帝王祭天、祈穀和祈雨的場所
裡面...真的...超大...你無法想像的大 orz
想當然有天壇就一定會有地壇,地壇主要功能是祭祀土地神
天壇主體建築為圓形,而地壇為方形,主要原因是天圓地方
據道家學說天為陽地為陰,所以天壇用的建築材料,像是石塊、臺階、柱子都為陽數(奇數),而地壇為陰數(偶數)
一開始聽的時候覺得哪那麼剛好,到了以後在天壇祈年殿隨便數臺階之類的,還真的是奇數 = =
左下角的圖是皇穹宇,屋頂是用藍色琉璃瓦鋪設而成
琉璃瓦在清朝有嚴格的規定,黃色是皇家用,藍色是祭祀建物用,綠色是王府使用
右下角的圖是天心石,位在天壇內的圜丘上,是祭祀的地方
因為圜丘是三層疊起來的設計,旁邊有許多欄杆,據說站在中央的天心石講話會特別渾厚大聲
不過聽說八國聯軍在打北京的時候,已經把天壇裡面許多東西拿走
甚至直接把司令部設在這裡,真是無限感概..
(大陸的景點簡章不會講那麼清楚,有時回家的時候查查wiki回憶一下,會更有趣!)
整體來說,這邊的感覺很像是台北萬華的青年公園
你可以想像是有一大堆5A級古蹟的青年公園
公園裡隨便一棵大樹都是百年以上樹齡,很誇張...= =
另外,祈年殿旁邊有些偏殿,主要展覽古時皇帝祭天的流程,個人覺得滿有趣的~噗
(但如果要仔細逛的話,會花一些時間)
上面是要特別一提的冰棒,只有在天壇裡看到在賣,其他地方沒看過,超好吃 XDDD
。頤和園
當初開來說是為了保證宮廷園林的用水,還有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
但其實是乾隆為了慶祝崇慶皇太后的大壽,而假借名義用得
(這個庭園乾隆之前就存在,叫清漪園,之後乾隆擴建)
這是對頤和園最大的印象之一,它其實是一條很長的長廊
據說這裡是中國最長的畫廊,不知真假
兩旁柱子及頭上全都是畫,做工非常精美
上面畫了有水滸傳、西遊記、二十四孝等中國故事,如果仔細看還滿有趣的
(不過也有很多認不出來是在畫甚麼 = =)
這也是頤和園特色之一,石舫
全部都用石頭來建造,換句話說,它不能行駛
據說乾隆曾經說,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但大清就像石舫一樣堅若磐石,水不能覆
(講完沒幾年兒子孫子接連捅他刀 XDD)
整體來說裡面超級大,話說想要把頤和園、圓明園、北大排進同一天行程要考慮
如果想仔細逛會超久,而且也沒啥吃的
。盧溝橋
始建於金,原來這條橋歷史有這麼久!這是對這條橋的第一印象!
接著最有名的事,莫過於七七盧溝橋事變,因此打開了中日大戰
左上的圖就是盧溝橋
右上及左下這是橋旁柱頭上的石獅,據說都是明清時的作品,而且每個的動作表情都不一樣!
右下的碑是指燕京八景之一,盧溝曉月!據說從金朝就被列入八景之一
(燕京八景:居庸疊翠、薊門煙樹、盧溝曉月、玉泉趵突、西山晴雪、瓊島春陰、太液秋風、金台夕照)
。北京大學
圖右是北大圖書館,超級大...
圖左是北京大學校園內最大的人工湖,未名湖,也是非常大...
好吧,老實說我對北大的印象就是甚麼都很大
連我在裡面要找個廁所都要走很久 = =
(說真的對北大不太熟 orz)
。最後來個大合照 XD
當初研習營朋友們的合照
全站熱搜